7月30日,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项目培训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举行,从打好集群项目“收官战”、打好建圈强链“持久战”、打好全年生产“攻坚战”三个方面进行工作部署,提出采取五大务实举措,以圈链的思维推动川茶产业提档升级、全链发展。
川红工夫红茶与祁门红茶、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工夫红茶,是四川茶产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会议现场。
2022年底,省委、省政府印发《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,建设30个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其中,省级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于2023年正式立项并启动建设,迄今已建成了“六县(区)一体”的优质高效川红工夫“C”型产业带,实现了基地建设水平、加工规范化水平、经营主体带动能力、品牌市场引领能力、科技服务能力“五提升”。通过项目,建设红茶加工专用原料基地面积47.3万亩;新(改、扩)建标准化红茶生产线14条;项目区2024年红茶产量2.5万吨,较建设前增加46.8%;川红工夫红茶2024年综合产值超过76亿元,较建设前增加153.3%,带动60万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.9万元增长至2.3万元以上、增幅达到20%以上。
预计2025年,项目区川红工夫红茶全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00.13亿元,较建设前增长2.7倍,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,是打造川茶千亿产业的有力引擎。
会议提出,今年是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项目的收官之年,当前更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,各地务必以务实举措强力推进川红工夫红茶产业集群提质增效,以圈链思维推动千亿茶产业提档升级、全链发展,采取五大举措打好“收官战”。
一是建优产业基地,绿色标准化水平提升,发展基础更加扎实。全面推进茶园规模化、标准化、绿色化、良种化、数字化、宜机化建设,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和模式等,配套完善机械化作业基础设施,提高基地建设水平。
二是做精加工链条,加工规范化水平提升,产品实现量质双增。推进茶企清洁化、标准化建设,推动生产线连续化、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,配套冷链物流设施设备,着力提升加工效率和加工水平。
三是培优经营主体,联农带农能力提升,产业活力持续释放。推动国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壮大,巩固提升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积极培育产业化联合体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,构建紧密的共建共享共赢利益联结机制,提升联农带农能力,初步形成了链主龙头带动、链属主体配套、广大茶农受益的产业生态圈。
四是强化纵横联动,品牌引领能力提升,持续构建“区域品牌+企业品牌+产品品牌”的品牌体系,建立健全品牌标准,完善川茶品牌发展、推介、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。持续多向拓展产品市场。
五是做优技术服务,科技支撑水平提升,产业发展动能有效提升,加强与院士团队以及科研院校、技术推广中心的深度合作,围绕经营主体需求,开展茶叶生产各环节技术培训和指导。
来源: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